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你的位置:大发回血导师精准计划 > 新闻动态 > 品壶手记|90年代紫砂三厂沈寅华款·碗梅壶

新闻动态

品壶手记|90年代紫砂三厂沈寅华款·碗梅壶

发布日期:2025-06-24 01:12    点击次数:188

图片

图片

当90年代的尘埃飘落于时代折页,国营窑厂转轨之际诞生的紫砂遗珍中,这把落款“沈寅华”的碗梅壶尤为动人。它不仅是紫砂三厂黄金时代的工艺剪影,更以炉火纯青的技艺,在老紫泥的厚重底色上绽放出绿梅的孤傲清姿。

图片

泥骨天成:一厂老紫泥的浑厚气韵

壶胎取材于传奇的一厂老紫泥。这种封矿多年的泥料,其颗粒间的细微砂感历历可辨,在掌中摩挲如抚过旧时岁月的粗粝书页。壶身经隧道窑重油之火淬炼,窑变为深沉温润的棕褐色泽——火光在泥坯里沉淀、凝结,表面漾开古朴肃穆的幽光,无言诉说着原料的珍贵与窑火的年代烙印。

图片

器藏经典:圆中有劲的“碗梅”气象

壶名“碗梅”,妙在化形取意。壶身饱满如古拙陶碗,轮廓圆浑却气度不减,在敦厚中悄然注入挺拔的暗劲。细观盖钮、壶流、执把,无不取法梅枝之态,线条既承续传统造壶的和谐法度,更于转折处暗藏梅枝遒劲风骨。此般造型,非深谙线条韵律者难以拿捏如此精准。

图片

花开妙手:绿梅写尽生命华章

壶身主体铺陈的老紫泥如同苍茫冬野,而本山绿泥妆点的梅树则成点睛之笔:

枝: 绿泥塑枝如篆刻刀法入壶,笔走龙蛇,虬曲盘桓间张弛有度,枯笔焦墨般的力量感呼之欲出。

花: 点点绿梅或含苞羞涩,或盛放如笑,贴塑工艺精微绝伦。泥粒被塑出花瓣柔嫩肌理,仿佛微霜轻凝,暗香幽幽沁出壶壁。深浅过渡中绿泥微妙发色变化,更添自然生机。

此“梅”非平面点缀,而是沈氏与泥共舞,刻刀流转间复活了数百年紫砂文人壶精神图谱中梅花傲骨的永恒意象。

图片

实用法度:匠心见诸方寸

壶虽饱含文心雕龙之意,其内在匠造逻辑却始终坚守实用准则:

七孔网漏: 壶内出水孔精心布为网状结构,非为炫技,实为保障茶汤如泉涌,亦不阻叶舒展。

握持合心: 壶身约300cc黄金容量,执握盈手,正适合三两知己同享一盏茶的深情。

图片

图片

回响

这把碗梅壶实为90年代紫砂厂转向市场浪潮时的一件清醒之作。一厂老泥的厚重,窑火淬炼的深沉,沈寅华于壶型塑梅的妙手天成,层层叠叠皆凝成了可触可感的时光信物。它如一部无字的紫砂断代笔记,观器见时代,捧茶映精神——老物之贵,正在于它以泥土形骨凝固了那些注定消散的历史温度。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